提問 1 |
【主持人】 提問:趙主任您好,引江濟淮工程被稱為安徽省的“南水北調”工程,請您介紹下這項工程的重要意義。
趙主任:引江濟淮工程,又稱江淮運河,國家自上世紀50年代就開始系列論證和研究。引江濟淮工程溝通長江、淮河兩大水系,穿越長江經濟帶、合肥經濟圈、中原經濟區三大發展戰略區,潤澤皖豫,輻射中原,造?;春?惠及長江,是解決淮河中游地區水資源短缺,支撐淮河流域及中原經濟區發展不可替代的重大水資源配置工程,是構建跨區域現代綜合運輸體系促進區域協調發展不可多得的黃金水道,是集保障供水、發展航運、改善環境等綜合效益于一體的大型跨流域調水工程。 提問:請您介紹引江濟淮工程投資和工期情況。 趙主任:引江濟淮工程是國家重點推進的172個重大水利項目之一。供水范圍涉及皖豫兩省15市55縣市區,其中安徽涉及13個市的46個縣區,河南涉及2個市的9個縣區。該工程自南向北可劃分為引江濟巢、江淮溝通、江水北送三大段落。安徽段輸水線路總長587.4公里(利用現有河湖255.9公里,疏浚擴挖204.9公里,新開河渠88.7公里,壓力管道37.9公里)。 2015年3月25日,國家發展改革委批復引江濟淮工程項目建議書。2016年12月13日,國家發展改革委批復引江濟淮工程可研報告。2017年9月19日,國家水利部和交通部下達初設批復,核定安徽段工程總投資為8753700萬元,總工期為72個月。 提問:引江工程壽縣段目前正在全面啟動,作為一個倍受全縣140萬人民關注的大型水利工程,請您介紹一下引江工程壽縣段基本情況。 趙主任:引江濟淮工程壽縣段,自肥西縣進入壽縣炎劉、三覺交界處唐大莊,沿線涉及15個鄉鎮1個農場,過境長度約93.45公里,按二級航道規劃建設。壽縣段主體工程部分除航道開挖及清淤外,主要涉及改建7座橋梁和新建東淝閘,分別為:新橋大橋、余集大橋、石埠大橋、東津渡大橋、靖淮大橋、東淝閘橋和淮河大橋四號橋(合淮阜高速交叉部分改建)。根據初設批復數據,項目涉及壽縣征地總面積35158畝,其中:永久征地11975畝(包括耕地6982畝),臨時用地面積23183畝,規劃移民搬遷安置人口1498人,拆遷房屋面積42979.6平方米。 提問:請您介紹一下引江濟淮壽縣段最新進展情況。 趙主任:就壽縣段來說,目前我們做了以下幾個方面工作: 一是強化領導。我縣成立以縣委書記為政委,縣長為指揮長的壽縣引江濟淮工程協調指揮部,縣人大常委會抽派1名副主任坐鎮指揮,專抓引江濟淮工作。辦公室設在縣發改委,指揮部組成人員已經調整充實到位??h引江辦從發改、水利、國土、住建、交通、公安等縣直單位及沿線鄉鎮抽調了精干力量,組建了隊伍,落實了辦公場所,專抓征遷安置和工程建設工作。 二是出臺相關政策。相繼制定出臺了《征遷安置方案》《壽縣引江濟淮工程建設征地拆遷資金使用管理暫行辦法》《壽縣引江濟淮工程建設經費支出管理制度》等一系列政策和制度,著力強化工作推進。 三是做好前期工作。已完成壽縣段的紅放放線打樁工作,累計完成紅線內放線面積13990畝(含水面面積),目前正在開展征遷入戶丈量工作。完成先行用地及新橋大橋征遷和紅線內墳墓摸底工作,力爭在今年清明前完成遷移任務。 四是抓緊征地組卷報批。完成了境內基本農田補劃工作;完成臨時用地的縣級復墾評審工作,復墾方案已上報市國土資源局,我縣將在規定期限內完成用地報批組卷工作。目前,根據省引江辦下達的2018 年度征地拆遷工作任務(皖引江濟淮辦〔2018〕13 號),我縣正在分解征遷任務,下達到相關鄉鎮及縣直單位,啟動征地拆遷及安置房建設。 提問:聽說引江濟淮工程工程壽縣段建成后,會形成一條“百里畫廊”的運河生態旅游經濟帶,請您介紹下未來前景。 趙主任:引江濟淮工程完成后,壽縣可以依托運河建設江淮運河生態旅游經濟帶,帶動我縣文化旅游、航運交通、現代農業及相關特色產業發展。未來前景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發展航運物流。沿瓦埠湖規劃設計集防洪安全撤退、生態旅游觀光、沿湖碼頭橋梁于一體的生態廊道。積極爭取規劃新橋港,努力打造現代化的物流倉儲基地,助力壽縣經濟騰飛。 二是發展文化旅游。規劃建設“一帶四區”。即:環瓦埠湖水域風光帶,生態濕地觀光體驗區、瓦埠古鎮文化休閑區、陶店少數民族風情區、漁家風情體驗區。 三是發展現代農業。主要包括加快綠色農產品生產基地建設和現代農業示范區建設,打造特色農產品;建立菜籃子基地,大力發展設施農業及特色水產、畜禽養殖,扶持種、養、加項目等等。 總之,引江濟淮工程為壽縣未來經濟和社會發展提供了更為廣闊的空間,描繪了更加美好的前景。讓我們共同奮斗,把藍圖變為現實。 [11:06:57] |
主辦:安徽省壽縣人民政府 承辦:安徽省壽縣信息中心 版權所有 安徽省壽縣信息中心
郵編:232200 E-mail: [email protected] 網站標識碼:3415210027
皖公網安備 34042202000005號 皖ICP備05004200號
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及郵箱 電話:0554-4023271 傳真:0554-4031271 E-mail:[email protected]